醫藥網9月23日訊 9月17日,陜西省三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保經辦服務網絡的通知》,提出要設立鎮(辦、中心)醫保服務站和村(社區)醫保服務室。
醫保服務室主要負責轄區醫保政策宣傳、城鄉居民參保動員、參保人員申請慢病資料收集;貧困人口相關資料收集和檔案管理、因病返貧人員監測及反饋醫保服務中存在的問題等工作。
同日,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公開固鎮縣劉集鎮政府《關于加強基層醫療保障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各鄉鎮要設立專門負責醫保職能事項的機構,調劑編內人員組建醫保管理員隊伍。
鄉鎮層面負責:各級醫保政策宣傳、醫保扶貧、參保征繳督導、信息變更、醫保退費、醫療救助、欺詐騙保舉報受理和協助查處、日常信息報送及其他工作。
村(社區)層面負責:參保征繳、信息錄入、政策宣傳、協助開展欺詐騙保查處及縣、鄉鎮安排的其他基礎性服務群眾等工作。
建立鎮村級醫保服務站
至少解決三方面現實難題
基層醫師公社撰稿人碼萬祺針對這一現象,提出自己的觀點,他指出建立鎮村級醫保服務站作為一項地方創新型改革措施,具有很強的代表意義,至少能解決當前的三個現實難題:
一是為基層醫生減負
眾所周知,基層醫務人員除了為患者提供基礎診療服務以外,還承擔著醫保政策宣教的任務。
村級醫保服務站及人員配置,可以增加為參保人、定點機構服務的工作支點,在參保數據對比、醫保待遇政策宣講、醫保扶貧摸底等工作中找到抓手,切實為基層醫生分擔一部分政策宣教的工作量;
二是發揮監管職能,充當打擊騙保直接責任人
在防范、減少欺詐騙保行為方面,通過對參保人教育、定點機構常態化監管,使高危涉案主體、個體不敢欺詐、不能欺詐、不想欺詐;
三是立足基層,為探索新辦法提供案例支持
在醫保信息化建設方面,醫保經辦管理系統通過深入覆蓋大場景、掌握可靠、接地的大數據,看清老問題,也提出新辦法。
農村醫保管理網絡搭建勢頭迅猛
基層醫療機構面臨更嚴監管
筆者查閱近幾年資料發現,地方設置醫保服務站,組建醫保管理員隊伍的措施雖然由來已久,部分職能部門將權利下放,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必須設置獨立的醫保服務站,方便為患者提供醫保服務,但真正下沉到基層的舉措并不多。
今年2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文件明確:
構建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經辦管理體系,大力推進服務下沉,實現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加強經辦服務隊伍建設,打造與新時代醫療保障公共服務要求相適應的專業隊伍。
從目前各地落實情況來看,農村基層醫保管理網絡搭建工作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于患者來說,平臺的搭建推動醫保手續更加方便、快捷化,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而言,這項改革的廣泛鋪開,意味著醫保資金監管力度更嚴、騙保行為打擊更大。
醫保監管權利下放
基層醫療機構避無可避
關于農村醫保管理網絡搭建對基層醫療領域的影響,一位醫保領域不具名專家向基層醫師公社表示:
產生的主要影響和現實意義包括但不限于三個方面。
第一,醫保改革的綜合政策和現實影響已經避無可避,應該積極面對、適時利用,在慢性病管理、康復治療、基藥和帶量采購藥使用上相向而行,尋找合作機會;
第二,欺詐騙保的行為不僅不能參與,還應當考慮知情舉報,與醫保服務站或醫保管理員建立良好互動;
第三,對長期不合理利用導致醫保基金、患者付費低效率的問題、侵害到定點機構合理利益的問題, 應適時去建言獻策。
醫保改革是撬動醫療機構發展的有力杠桿,尤其對于基層醫療領域而言更具歷史意義。
農村醫保管理網絡搭建工作的逐步推開,促使越來越多的醫保服務站、醫保服務員直接服務于農村群體,為居民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這些機構和個人將承擔醫保部門的監管職能,更直接地監督、跟蹤每一筆醫保開支,讓騙保行為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