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模式之辯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6-10-14 打印內容
從1994年創業至今,九安醫療經歷了傳統硬件生產、貼牌生意,現在轉型搭建慢病管理健康生態系統。其董事長劉毅轉型互聯網醫療的決心十分堅定,他認為互聯網醫療是對傳統醫療行業的提升和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僅是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更是醫療方式和模式的變化,而“現在探索創新是一個能成為全世界領導者的好機遇”。
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2012年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占總死亡人數的86.6%。慢性病的一個特點是通過長期干預可以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的出現,但數據記錄難、醫患粘性差是一大問題。互聯網發展下,通過硬件入口接入移動醫療數據平臺,可以方便病人進行自我管理和醫學人士的遠程干預。很多創業者看中了這一市場機會。數位投資人表示,他們在考慮投些慢病管理平臺,但也有投資人認為慢病管理項目存在數據不準確、醫患粘性不高的問題。
不僅是慢病管理平臺,互聯網醫療領域投資人的態度分歧較大,這也表明了互聯網醫療正面臨一些困難。2017,互聯網醫療依然是大健康領域一個活躍的話題。
投資熱情
中國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掛號難、看病難、醫患溝通不暢沉疴多年求變,很多人寄期望于互聯網,以期更好地再分配醫療資源、提升效率。
2014年被認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元年。《reMED2015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獲得融資總額0.26億美元,此后融資額度連年增長,到2014年披露的互聯網醫療融資金額為6.91億美元。
投資金額的上升也側面反應了創業者興趣所在,一個創業公司拿到了錢,就會有無數的同類跟風而上。2011年春雨醫生獲得A輪融資時諾基亞手機尚盛行,春雨醫生還開發了塞班系統。也許那個時候春雨醫生還不被很多人關注,到2014年春雨醫生獲得五千萬美元C輪融資的時候,已經涌現了很多在線問診平臺。
云聚資本創始人王軍向記者介紹,目前APP云測試平臺Testin平臺所服務的各類移動醫療App中,有超過五千個不同細分領域的移動醫療App綜合競爭力處于持續的發展通道,“這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原有的醫療健康服務從線下和PC遷移而至,而同
時因為移動終端的個人屬性、數據采集和支付的便利性,使得其中優秀的健康醫療App的用戶經營價值逐步上升。”
以慢病管理領域為例,僅九月份,康康血壓獲得以嶺藥業三千萬元投資,掌上心電獲得數千萬A輪融資,糖護士也完成了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