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仿制藥格局將變 藥企該以何取勝未來?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8-12-28 打印內容
在美國資本市場,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其壁壘雖然沒有創新藥企業估值那么高,護城河未必有創新性企業寬廣,但如果后續產品線可以支撐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亦可以給予一定的估值水平。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仿制藥公司在利潤正常的情形下其估值在5-30倍之間波動,但總體來看,仿制藥企業市值往往很難突破300億美元。
1、跨國藥企、仿制藥企和創新藥企,美國投資者這樣估值
從全球來看,醫藥行業本身是一個依靠創新驅動的行業。從全球市值排名前15位的跨國藥企發展模式來看基本上都是: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造就系列重磅新產品(高定價)上市,為上市公司帶來巨額利潤,從而進一步支撐企業的后續研發,形成研發-產出-投入的良性循環。但是由于跨國藥企巨大的體量和產品線的繁多,單一產品上市往往很難帶來公司業績的大幅提升。
相反,一旦有重磅產品專利到期,專利懸崖之后往往企業的業績會迎來一定的波動。因此,多數千億美元市值以上的跨國藥企從業績增長的角度來看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從美股等資本市場的估值來看也未必可以給予超過60倍的高估值水平。
因此即使對于每年研發投入過百億美元的跨國藥企而言,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也未必可以帶來較高的估值水平,而是看公司當下以及產品線及未來業績的成長性。但是美股對于一些中小市值的研發型的生物技術公司,出于對其新產品上市后帶來的業績彈性,即使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投資者往往也愿意給予較高的估值水平。
但是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其壁壘雖然沒有創新藥企業估值那么高,護城河未必有創新性企業寬廣,但如果后續產品線可以支撐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亦可以給予一定的估值水平。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仿制藥公司在利潤正常的情形下其估值在5-30倍之間波動,但總體來看,仿制藥企業市值往往很難突破300億美元。
仿制藥競爭格局方面,由于在美國市場,仿制藥的競爭高度同質化,而下游客戶又非常集中(前三家醫藥分銷商占有超過80%的批發業務),從而使得仿制藥企業的議價能力較為薄弱,所以美國市場仿制藥的競爭則主要體現在時間和價格/成本競爭等兩個方面:
首先是部分專利挑戰品種上市時間的競爭(挑戰成功的品種可獲得180天的獨占期和相對高的定價權);
其次是多數仿制藥成本的競爭(在這方面原料藥-制劑一體化的公司往往具備優勢)。
而對于純粹的研發型公司而言,盡管其可能很長一段時間處于未盈利的狀態,但鑒于其在研產品上市后較高的銷售預期,美股投資者仍愿意給于其較高的估值水平。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