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敢買沒人愿用 如何打破國產仿制藥遇冷魔咒?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7-13 打印內容
一款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藥品,有效成分是甲磺酸伊馬替尼。它使“慢粒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90%,且長期服用不產生抗藥性,目前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十種不同癌癥的治療。這款藥從發現靶點到2001年獲批上市,耗費五十年,投資超過50億美元
近日,一種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名為格列衛的藥被稱為“神藥”,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我吃了三年的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患者這句無奈的話,讓許多人潸然淚下。而進口專利藥與印度仿制藥懸殊的價格落差,也讓人震驚。
為什么格列衛這么貴?知乎上有一句經典回答:“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原研藥研發周期漫長,投入巨大,風險極高。在專利保護期內,為了盡可能地收回成本并賺取足夠的利潤,在哪個國家賣都不會便宜。以格列衛為例,從發現靶點到2001年獲批上市,整整耗費五十年,投資超過50億美元。
在熱議中,中國該不該效仿印度,對進口高價藥進行“專利強制許可”,在無需專利權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藥品仿制,成為爭論最多的話題……
原研藥研發周期長投入大
萬不得已才用專利強制許可“核武器”
格列衛是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救命藥,但賣出天價令人無法接受。 為什么格列衛這么貴?知乎上有一句經典回答:“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原研藥研發周期漫長,投入巨大,風險極高。在專利保護期內,為了盡可能地收回成本并賺取足夠的利潤,在哪個國家賣都不會便宜。以格列衛為例,從發現靶點到2001年獲批上市,整整耗費五十年,投資超過50億美元。
這時,也許又有人會說,“如果我國也像印度一樣,進行專利強制許可,在無需專利權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藥品仿制,藥價就不會這么貴了。”
“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南京理工大學吳廣海教授解釋,1993年,我國在加入WTO之前,對專利法進行了修訂,以滿足《TRIPS協定》《巴黎公約》的有關條款。其中,刪除了對藥品不授予專利的規定。而印度1995年加入WTO時也修訂了專利法,但是對1995年之前的藥品專利不予保護,而且印度還充分利用了發展中國家的10年過渡期,仿制藥生存空間大增。同時,印度還會行使“專利強制許可”特權,生產仍在專利保護期內的原研藥。比如,印度專利局向Natco公司簽發“強制許可”,以生產德國拜耳公司的肝癌藥物“多吉美”的仿制藥,其理由是“拜耳藥物太貴,普通民眾消費不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