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廉價藥何時能不再短缺
作者:有 來源:醫藥網 2018-8-31 打印內容
近年來,國家對環保問題愈加重視,藥品質量標準不斷提高,藥品生產企業需要進行環保改建、設備升級、技術轉移、工藝改進等,由此導致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此次恢復供應的絲裂霉素就很有代表性。
2017年4月,原國家衛計委、原食藥監總局、工信部為保障絲裂霉素的供應,在國內選擇瀚暉制藥有限公司定點生產。但要實現復產并不容易。“針對規模化擴產碰到的生產技術問題,我們耗資1000多萬元進行了大量試制和研究,并以最快速度向國家藥品審評中心遞交質量標準修訂后的藥品注冊補充申請,藥審中心通過特殊加快通道于2018年5月批準。”瀚暉制藥副總裁杜加秋說。
“讓企業不計成本地生產藥品,不太現實。”蔡麗萍坦言,臨床上最關心的是藥品供應的可持續性,因此,只有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利潤保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才能及時地滿足臨床需求。
事實上,生產成本的上升也意味著此次復產后的絲裂霉素價格會有所變化。“像以前那樣廉價的絲裂霉素可能不存在了,因為企業根本沒法做。”杜加秋坦承,絲裂霉素每年臨床需求量才3萬支左右,很難產生規模效應,但政府不會讓企業虧本生產,企業也會在政府的指導和監督下結合成本情況制定價格。此外,對于經濟條件困難的患者,企業將酌情進行部分贈藥。
像絲裂霉素一樣,一些短缺藥也已實現穩定供應。據工信部消費品司醫藥處副處長宋其森介紹,2016年到2017年,我國對7個臨床必需、用量不確定的短缺藥品進行定點生產試點并確定價格。“我們請第三方機構對這7個短缺藥的生產供應情況進行評估。從評估結果來看,基本都實現了穩定的生產和供應。”
藥品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待整合
盡管絲裂霉素等實現了生產供應,但如何確保這些廉價藥不會再斷貨呢?
蔡麗萍認為,解決藥品短缺問題需從兩方面發力:一是掌握信息,完善監測預警機制;二是加強藥品管理,完善清單管理制度。據她介紹,我國從2016年開始建立短缺藥品監測預警機制,在每個省份選擇部分醫療機構作為監測點,各地藥品集中采購中心也可通過藥品采購情況了解短缺信息。掌握了短缺信息,還要加強對短缺藥品的管理。“政府部門必須走在藥品短缺的前面。最近我們在起草關于短缺藥品清單管理的文件,還將出臺關于醫療機構內部短缺藥品管理的指南,以便更好地指導醫療機構在發現藥品短缺后如何應對。”
不過,王學恭認為,小品種藥品出現供應短缺的現象很難杜絕,“很多藥品品種特別是原料藥都集中在一家或者幾家企業生產,由于一些主客觀因素,很容易出現斷供”。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