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進醫保“線路圖”:談判失敗就玩完嗎?
作者:醫藥經濟報 來源:醫藥經濟報 2019-12-6 打印內容
小結
國內外新藥進入中國醫保的流程:專家遴選出醫保擬談判目錄,廠家參與醫保談判,成功則進入醫保談判目錄。若廠家談判失敗,也可以參加下一年的“回鍋”。
談判成功后,醫保談判支付標準有效期一般為兩年。支付標準有效期期間,若有仿制藥上市,該通用名產品有望在新一輪醫保目錄中從醫保談判目錄轉為醫保常規目錄。
進入醫保常規目錄的產品如果有產品通過一致性評價,則有可能要面臨國家仿制藥帶量采購,價格可能會面臨懸崖式的下降。而且醫保支付價將參考最低中標價。
本次醫保談判依然是“大幅度降價”為主旋律。對于國內創新藥企業來說,如果大幅度降價導致失去進入醫保目錄的資格,或許會打擊投資醫藥研發的積極性。對于醫保局的KPI考核,或許不應僅僅以“節約醫保費用”為核心,同樣也要考慮從產業布局推動國內企業長遠發展的積極性。就像兩年前國家醫保局陳金甫副局長在談醫保戰略性購買時所說的:“質量尊重和技術敬畏背后是價值導向和創新驅動,醫保購買不僅是當下的值與不值,而是未來中國醫療的強與不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