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新藥這里能用了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9-4 打印內容
13.醫護執業注冊便捷化。制定標準的辦事指南,通過電子系統辦理醫護注冊,大幅度壓縮注冊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國內醫護注冊1個工作日內完成,國外醫護注冊5個工作日內完成。
14.園區內醫療機構實現執業醫師、護士執業資格共享。執業醫師(含境外)主要執業機構在園區的,可以直接在園區其他醫療機構執業,護士(含境外)可以在園區多點執業。
(七)全面推行和深化工程建設“極簡審批”改革。
轉變項目從“先批后建”到“先建后驗”,在先建后驗的總體框架下,按照項目建設的四個階段,簡化審批環節和流程,通過容缺預審、審批后置、告知承諾、函證結合、聯合驗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改革措施,總審批時限壓縮到9-13個工作日(見附件2),保障項目高效推進。
15.增加編制2項區域評審評估。在原有8項區域評估的基礎上,根據開發建設需要增加編制文物保護、水安全論證2項區域評估,單個項目不再開展以上事項的評估認證。
16.取消6項工程審批事項。符合省、市總體規劃以及園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項目,取消以下6項審批事項:取消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審查意見書,并入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取消民用建筑人防工程規劃報建審批(或易地建設審批);取消建設項目附屬綠化工程設計方案審批;取消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審查;取消建設項目節水設施施工申報備案,由水務部門提供審圖標準,納入聯合審圖;取消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規劃報建審核。
17.明確產業準入環境標準。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清單、外商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在規劃環評的基礎上,深化推進“三線一單”工作。制定產業準入環境標準,優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審批,將環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根據產業布局細化到各地塊單元,制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強化企業自律,推進誠信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符合準入清單的項目環評實行承諾備案制,備案機構不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進行實質性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環評直接予以備案。
18.創新項目生成方式。堅持規劃引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基于“多規合一”、“一張藍圖”,依托信息化平臺,協同策劃項目,提前落實劃撥用地和出讓用地的預選址、用地指標等條件,促使策劃的項目可落地、可實施,項目生成與審批環節無縫銜接。
19.加快推進“標準地”制度建設。探索實行“標準地”先租后讓、彈性年期等供地方式,建立“標準地”全過程監管體系。有效對接容缺審批、區域評估、聯合驗收、承諾告知等極簡審批改革措施,提高用地審批效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