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目標完成毫無懸念 集采常態化下 未來走向如何?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2-1-21 打印內容
點蒼鶴解讀,對于常見病、慢性病用化藥等普適性較強的品種按統一規則集中采購;對類似于冠脈支架、關節等高值耗材按“一品一策”推進;對胰島素、生物呀、腹膜透析液等特征性較強的品種探索專項集中采購;對中成藥等適應證和功能主治相似的品種探索合并集中采購;對血液制品等受市場環境影響供求關系變化較大的探索分階段議價采購。
此外,針對此前多次在國家局會議、文件中提及的目標——以慢性病、常見病為重點,今年年底前,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在每個省合計達到350個以上,到‘十四五’結束擴展到500個品種。點蒼鶴認為這一目標的完成將毫無懸念,前五批國采品種已經達到218個,截至目前地方集采品種也累計覆蓋超過了1300個。
03 集采常態化下,行業未來走向
集采作為三醫醫改的重要一環,也發揮著服務于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作用,表現在醫藥制造業就是讓仿制藥回歸到成本、質量,對仿制藥企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其影響也已經傳導到全行業方方面面。
對于藥品市場而言,帶量采購成為藥品市場準入、銷售的重要方式。此前國家局也曾在會議、文件中多次提出“集采將成為公立醫療機構采購的基本模式。”
對于仿制藥品本身而言,銷售的作用已經逐步淡化,成本、質量、品牌正在成為影響其市場的主要因素。“集采相當于幫助仿制藥企業‘包銷’, 在采購期限內要完成采購量,醫院準入、市場銷售以及回款工作都將依靠集采契約完成。”點蒼鶴直言,這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是顛覆性的變化,大家會更重視成本、質量以及供應鏈控制。
企業營銷模式也正在發展為“三輪驅動”。帶量采購既屬于市場準入工作,又需要企業商務部門進行市場管理,針對重點區域、醫院,還需要關鍵客戶經理(KA)進行重點客戶維護,因此企業營銷需要市場準入、商務以及KA的“三輪驅動”。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包含基層市場、院外市場的全渠道營銷。
在藥品價格上,點蒼鶴認為總體趨勢為“價格多米諾骨牌效應”,即某一品種在集采降價后,從院內到院外,從公立醫院到民營醫院,從公立醫院再到藥店,從線下到醫藥電商,藥價將呈現多米諾骨牌式下降。但對于諸如抗生素類的品種,盡管集采壓縮的市場空間有限,短期內仍有一些空間,但長期來看價格將呈現“螺旋式下降”。
此外,未來藥價的總體走向將呈現“在一個區間內,上下波動”。點蒼鶴指出,從目前已公布的集采續簽文件總可以看出,續簽主要以穩定市場為主,“在一個價格區間內,價格不合理的繼續降價,價格合理但供應不足的適當上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