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集采為何浙江企業成贏家?行業洗牌效應CRO也受波及?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8-12-14 打印內容
沒有成本優勢的MAH制企業,該如何選擇產品?
MAH試點第一家研發和生產分離的安必生贏得本次競價,中標單價為3.876元。孟魯司特只有安必生一家通過一致性評價,若未來其它企業加入競價,MAH制企業能否競爭得過其它企業仍待時間證明。
從成本角度看,生產外包意味著需要讓利一部分給代加工企業,如果各個環節都需要采購解決,除非各環節的成本都低于競爭對手獲得最終的成本領先,否則MAH制企業在成本競爭中不具備優勢。因此,對于MAH制企業而言,供應鏈管理將是企業最核心的環節。MAH還要承擔項目外包所導致的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
若帶量采購的規則長期存在,MAH制企業必須爭首仿,做難度大、門檻高的產品,才有可能與原料藥制劑一體化企業展開成本競爭。
3、行業淘汰如何“蝴蝶效應”?
為什么“帶金銷售”模式面臨消亡?
擬中選藥品價格大幅下降,將會擠壓包含在銷售價格中的銷售費用、市場推廣成本等;帶量采購不需要醫院“過會”就可以進院采購,降低藥品進入醫院的成本;帶量承諾及時還款降低了企業占款和融資成本;聯盟采購,將中選藥品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制定用藥指南,可顯著降低市場推廣成本。這意味著過往的“帶金銷售”模式將隨著“帶量采購”而面臨消亡。
哪些醫藥代表將失業?轉型機會在哪?
由于政策已經取代了目前銷售市場崗位的工作內容,過期原研藥的醫藥代表將面臨失業,化學藥仿制藥的各層級代理將面臨無代理可做的困境。
唯一可能的機會就是轉型原料藥制劑營銷一體化的企業或從進口產品中找尋機會。但是,進口仿制藥項目如果沒有技術門檻也可以中止了,畢竟歐美的生產成本比國內高,進口還要運輸費用,最終價格將無法與原料藥制劑營銷一體化企業抗衡。
未來存在營銷費用的將是新藥、手術用藥、兒童用藥和中藥。但是,新藥和手術用藥傾向于自營,中藥通常已有代理商在運營,新的機會越來越少。
哪些CRO在研項目面臨毀約?
CRO企業將面臨大量仿制藥在研項目毀約,特別是本次采購招標采購價格小于1元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利培酮片、厄貝沙坦片、賴諾普利片、頭孢呋辛酯片、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韋分散片、蒙脫石散、瑞舒伐他汀鈣片、福辛普利鈉片和阿托伐他汀鈣片。對于想加入上述仿制藥競爭還在排隊等獲批的中小企業,可能還沒有參與競爭就要輸在生產成本上了。
哪些立項要特別謹慎,即便大企業也要多掂量?
一些競爭激烈而又爭首仿藥無望的產品,例如替格瑞洛片。即使浙江京新、浙江華海、成都倍特、揚子江、正大天晴、先聲、北京嘉林這些大企業參與競爭立項時,也要掂量自己的成本,估算最終的定價,判斷自己能不能參與競爭。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