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開啟“落地”之旅 行業“焦慮”日漸遠逝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2-15 打印內容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表示,國務院關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非常關鍵的是要各個部門通力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也就是說既要降低藥品價格,也要讓患者用得上,讓人民群眾真真正正感受到“4+7”帶來的安全用藥和藥品供應保障方面的變化;讓醫務人員因為醫療機構補償機制變化受到鼓舞。在做這項工作之前,醫療機構進行了大量的測算,也就是4+7城市群做了基本用量的測算,把基本情況掌握在手里,然后有的放矢地開展采購工作。同時,采購工作是以藥品質量保證為前提的,醫療機構可以放心使用。
如何讓中選的藥品進入醫療機構,張宗久說:“我們有幾項對衛生健康部門和醫療機構的要求。第一就是不能以費用控制、藥占比和醫療機構品規數量等要求影響中選藥品的合理使用與保障供應。第二,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優化用藥結構,將中選藥品納入醫療機構藥品處方集和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嚴格落實按通用名開具處方的要求,確保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用中選藥品。第三,因為公立醫療機構主導性比較強,我們要求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公立醫療機構指導和監督,督促公立醫療機構按約定的采購量優先采購和使用中選藥品。”
事實上,《方案》對此也作了明確的要求:壓實醫療機構責任,確保用量。鼓勵使用集中采購中選的藥品,將中選藥品使用情況納入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各有關部門和醫療機構不得以費用控制、藥占比、醫療機構用藥品種規格數量要求等為由影響中選藥品的合理使用與供應保障。對不按規定采購、使用藥品的醫療機構,在醫保總額指標、對公立醫院改革的獎補資金、醫療機構等級評審、醫保定點資格、醫療機構負責人目標責任考核中予以懲戒。對不按規定使用藥品的醫務人員,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和《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相應條款嚴肅處理。要進一步完善藥品臨床應用指南,加強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監測,嚴格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加強醫師和藥師宣傳培訓,組織開展藥品臨床綜合評價,促進科學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藥企應避免反應過度
眾所周知,2018年9月“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初露真容時,曾引發藥企過度反應,資本市場醫藥板塊出現大跌,這一度讓業內外人士產生擔憂。但此次《方案》公布后,業界反而平靜了許多,資本市場也不再恐慌,但藥企的焦慮是否徹底消除了呢?《方案》出臺之后還會有怎樣的影響?
對此,陳金甫直言不諱地表示,前期,股市以及一些仿制藥企業確實有些反應。但這次改革,實際上是一個多項價值的平衡融合問題,既要解決老百姓藥品費用負擔問題,還要保障老百姓用上有效的、有質量保證的藥品,所以需要在推進改革中能夠真正地促進制藥行業的發展,而且按照十九大提出來的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促進中國醫藥行業的價值創新,這也是中國新時代發展的一個核心要求,就是創新驅動的要求。所以在“4+7”招采中,最初的反應對價格的影響、對行業發展的影響關注比較多,比如擔心價格降幅過大會不會影響質量問題,仿制藥替代會不會影響臨床用藥質量,“4+7”招采的單一供應貨源會不會引起市場壟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