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科學流言榜發布:吃板藍根能抗新冠?斷章取義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11-6 打印內容
十月“科學”流言榜出爐: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就不能運動?發現結節不立即切除日后就會癌變?太夸張
吃板藍根能抗新冠?斷章取義
一聽說“復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你有沒有跟風囤貨?先別急著干了這杯“板藍根”,官方辟謠來啦,上述說法屬于“斷章取義”,胡亂服用還可能導致副作用。十月科學流言榜發布,打包曝光近期熱門的健康流言,幫您認清這些健康偽知識的真面目。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
流言: 結節不立即切除日后會癌變
真相:結節,通俗來講是指體積相對較小的無感覺或有疼痛感的腫塊。頸部、腋下、乳腺,以及身體各處的皮下,都有可能看到、摸到結節。但也有一些結節長在“隱秘的角落”,不容易被發現,如長在肺部、肝臟、腎臟、心臟等臟器上的結節,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才能發現。
對于結節不必過度緊張,90%以上的結節都是良性的。良性結節一般不需要處理,而且有的結節終生都是良性的,比如瘢痕性結節(一種人體受到創傷后修復過程中形成的結節,伴隨一生也不會有變化)。不過,一旦查出是結節,就需要隨時觀察,并到醫院就診,以便判定結節的良、惡性以及分級。
像乳腺結節這樣能摸到的結節,可以自行感知結節的大小和硬度等變化,長在四肢和體表等部位的結節,要隨時觀察、觸摸。而肺結節則需要專業檢查。如果分不清是不是結節,建議去醫院就診。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萬不可“無差別切除”結節,因為切除結節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切除結節后,對患處的局部組織會造成一定的破壞。比如乳腺結節,切除后可能會造成乳腺導管的破壞;切除肺結節,可能要切除部分肺葉,從而影響肺部功能。總之,要不要切除、何時切除結節,需要醫生根據情況進行判定。
流言:復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
真相:10月13日,鐘南山院士團隊在某研討會上提到,研究團隊在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藥效篩選中,發現復方板藍根顆粒、口炎清顆粒等顯示出不同程度的體外抑制藥效。
經相關媒體報道后,板藍根迅速躥紅,藥房、電商平臺紛紛斷貨。18日晚間,相關醫藥公司發布澄清說明公告,指有關媒體報道所涉及的相關結論只是針對復方板藍根顆粒開展的抗新型冠狀病毒體外篩選的實驗結果,后續還需對該產品開展進一步相關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鐘南山院士本人也作出了回應:“復方板藍根,而非板藍根在實驗室有抗新冠病毒作用,這離體內有效還很遠……有人斷章取義,將我這句話擴大,甚至說是板藍根,這是一種歪曲,有關部門已出來澄清。”一種藥物在應用于臨床治療前,必須要經歷三個階段:體外試驗、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實驗室在體外細胞上做出來的結果,距離臨床有效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比如75%的酒精可以殺滅病毒,卻只能用于體外消毒,不能內服。之前被搶購一空的雙黃連,也僅是體外有效,至今還沒有臨床治療有效的證據。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