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采購常態化 醫藥代表人數將大幅減少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4-10 打印內容
醫藥代表數量將驟減
國家醫保局近日發布的《2019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首批帶量采購試點實施一年來完成了約定采購量的近2倍。
目前,首批“4+7”已滿一周年的試點地區面臨續約問題,第二批帶量采購試點將從4月起陸續落地實施。醫藥代表需要注意哪些重點呢?
醫藥代表數量或驟減
有藥企人士向賽柏藍表示,疫情影響下,醫藥代表不能進行常規拜訪,加之第二批帶量采購4月份落地,多個中選品種的市場迎來顛覆性改變,從而也帶來醫藥代表命運的改變。
“隨著帶量采購的持續推進,其必然會造成廠家利潤的斷崖式下降,也必然會造成醫療行業從業人員的數量縮小,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藥品生產企業調整營銷團隊。很多醫藥代表一看到自己負責的產品進入帶量采購目錄,不等公司給通知就主動著手準備調崗或者換工作了。”
該人士表示,“進入帶量采購的產品,都將伴隨著這些產品醫藥代表的整體轉型,將來。在帶量采購的影響下,醫藥代表不斷轉型,未來醫藥代表的從業人數會逐漸減少,從300萬下降到30萬這也是有可能的。”
帶量采購將常態化
國務院3月5日發布的《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深化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堅持招采合一、量價掛鉤,全面實行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這意味著,帶量采購將走向制度化和常態化。
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靜林在3月16日出版的2020年第6期《求是》雜志刊發了題為《奮力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的署名文章中指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將持續推進集中帶量采購。
2018年以來,經由“4+7”帶量采購試點及擴圍,以及2019年9月開標的第二批帶量采購,至少58個品種實現了大降價。部分品種降幅在90%以上,且一降再降。
帶量采購已經是大勢所趨。
醫藥代表如何轉型
醫藥代表是在1989年才從海外引進中國的職業,這些年可謂經歷了大起大落。
當時的第一批醫藥代表,基本可以用地位高、受尊重、收入高、醫學背景良好來形容。到了90年代末期,由于外資企業增多,本土企業也迎來爆發式增長,大量同產品仿制藥上市,競爭空前激烈,導致專業的醫藥代表開始變味了。
近年來,隨著國家監管趨嚴,不少藥企正在轉型,隨著帶量采購的推行,也加快了醫藥代表轉型的步伐。
據了解,兩年前優時比就已經不再設置醫藥代表職位了,原來的醫藥代表隨之轉變為醫藥信息伙伴,不再以銷售業績作為核心考核目標,而考核的是他們如何與醫生進行合作,最后給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