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制度推動國內CDMO行業進入收獲期
作者:中國醫藥報 來源:中國醫藥報 2020-5-15 打印內容
生物技術資本熱潮下,CDMO獲益時間點相對延后,2020年有望迎來爆發。
從資本驅動中小型生物技術創新藥企研發投入的時間點來看,當大量資金和研發項目處于早中期階段時,受益較多的外包子領域是藥物發現CRO和臨床前/臨床研究CRO。同時并行的API和制劑開發工作(研發階段CDMO),由于項目收入體量相對較小、外包率較低,CDMO公司獲益程度有限。隨著項目進展,當更多的訂單從早期臨床進入臨床Ⅲ期和商業化階段時,CDMO公司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通常,CRO業務的放量大多在臨床階段,而CDMO業務的放量大多在商業化階段。一般從藥物發現/臨床前階段進入臨床階段,需要3~4年時間。從資本最開始踴躍投入的2013年算起, 2017~2018年國內CRO爆發式增長階段(Fr ost·Sul l ivan數據)恰好是3~4年。如果藥物研發順利,一般從臨床早期到臨床Ⅲ期/商業化階段,需要3~6年時間,從2017年國內CRO爆發式增長算起,則2020年CDMO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元年。
國內政策助推CDMO業務爆發式增長
隨著MAH制度、帶量采購等政策的落地實施,這些新政策為國內CDMO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MAH制度為CDMO企業全面打開研發機構、小型藥企等市場奠定了制度基礎。MAH制度允許藥品上市許可與生產許可分離。面對這些研發機構、中小藥企的外包服務訂單競爭,CDMO企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優勢明顯,可幫助中小型藥企和研發人員專注于研發核心環節,提高研發效率。
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的價格壓力催生成本控制與產能靈活性需求。由國家醫保局主導的藥品帶量采購,中選品種價格平均降幅均超過50%,最大降幅超過90%。2018年和2019年醫保談判,入圍藥品價格平均降幅也都在60%左右。從近四年的數據來看,我國醫保基金收入端增速與支出端增速相當,當期基金結存率維持在17%~20%。但考慮到我國老齡化水平高,且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臟病等主流慢病的患病率不斷提升等現狀,長期來看,我國醫保基金的控費壓力仍然較大,降價是未來國內醫保的長期政策趨勢,這也給藥企加強成本控制、提升產能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優先審評審批制度助力國內外藥企創新藥上市加速。2015年以來,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藥審改革措施,助推我國IND數量持續增長。同時,藥品審評中心(CDE)審評文件歷史積壓問題也逐步得到改善,審評效率大幅提升。優先審評審批制度的實施,也大大縮短了我國新藥審評時間,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默沙東的九價HPV疫苗從進入擬優先審評公示名單到獲批上市,僅用了6天時間,創下新藥進口注冊獲批最快紀錄。創新藥的加速上市為CDMO行業贏得了更大的市場。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