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批藥品將退出醫保采購名單,90%藥品文號退出市場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1-5 打印內容
創新牌
經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篩選后留下來的企業盡管少了許多對手,但也不代表未來企業的利潤就有了保障。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表示,過去十年國內大多企業均為仿制藥,主要依靠渠道獲取利潤,與藥品本身質量沒有多少關系,但未來十年產品更重要,“藥品零加成”、兩票制等政策的實施明確政府將改變國內藥價虛高的現狀,以往通過醫藥代表進入醫療機構銷售藥品獲利的情況不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普藥很難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利潤,企業將加碼藥品創新研發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郭凡禮看來,2018年國內藥企將會向研發方向投入更多資源。“從政策、人才以及投入來看,國內創新藥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創新藥估值體系的重新構建也帶來創新藥企的價值重估。一致性評價帶來仿制藥行業大洗牌,兩票制帶來醫藥商業大變革,擁有更強研發能力的藥企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2018年藥企必定加碼創新藥。”
據了解,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在新藥研發方面不斷加碼。公開資料顯示,石藥集團現有70個在研項目,其中I類新藥25個。一品紅藥業利用剛剛上市的資本通道,在原有兒科產品線和普藥產品線的基礎上,正在研發1.1類新藥。截至2017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有6個單抗品種(11個適應癥)已獲批在中國臨床,在研新藥、仿制藥、生物類似藥及疫苗等項目173項。復星醫藥總裁吳以芳表示,藥品創新是公司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創新藥的比重將越來越大。
事實上,國內藥企加大研發投入與利好政策出臺有著直接關系。自2015年國家啟動藥審改革以來,相關改革制度設計及配套政策密集發布為我國醫藥產業打開創新的大門。2017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提出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等措施將對創新研發實力較強的公司帶來直接利好,進一步激發藥企新藥研發的積極性。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曾表示,只有企業研發出更多高質量的新藥在中國上市,才能從根本上滿足公眾用藥急需。
自主路
從市場需求到政策向導,國內企業開始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變。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藥企創新途徑分為兩種,一是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進行研發新藥;二是模仿型創新,即通過改變藥品分子結構和改變劑型做成新品。
趙衡表示,中國對新藥的定義較為寬松,改變給藥途徑、增加新的適應癥以及國外上市未在國內上市的產品均屬于新藥。通過修改分子結構研發創新產品的方式更容易操作,而我國的藥品研發較為落后,仿制新藥仍是我國現狀下的最優方法,能夠仿制出我國尚未研發的藥品確保藥企盈利。但這種模式很難讓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導致未來競爭力不足。
上篇:
下篇: